【南華早報專訪】10號風球下安全降落:HKPAPA 剖析飛行員決策背後的專業判斷
- comms
- 7月24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近日,颱風「圓規」(Wipha)襲港,香港天文臺於7月21日下午發出十號颱風信號,全港逾500班航班因安全考慮取消。然而,在此嚴峻天氣下,仍有四班香港航空航班(來自重慶、東京、北京及登巴薩)於下午2時25分至4時04分之間安全降落香港國際機場,引起廣泛關注。

南華早報(SCMP)特別邀請香港專業航空飛行員協會(HKPAPA)主席張敬龍(Steven Cheung)作專訪,解說這些航班在 T10 訊號下得以安全降落的專業原理與程序,為公眾提供專業且透明的資訊。
香港專業航空飛行員協會的專業觀點:安全決策不靠「訊號」靠科學
張主席於訪問中指出,飛行員決策的核心並非單純依賴「颱風訊號」,而是基於以下專業判斷:
實時風速及風向:是否超出飛機及機場認可的安全標準;
橫風極限(Crosswind Limit):大型客機的橫風極限可達每小時約80公里(40節),需確保跑道方向及風向允許安全操作;
國際及本地法規標準:所有降落行動必須符合 ICAO 及香港民航署規範,而非單靠機師個人判斷。
他強調,所有決策均經過科學計算與模擬訓練支持,飛行員在極端天氣下的行動絕非「冒險」,而是精準執行標準操作程序(SOP)。
香港專業航空飛行員協會的角色與使命
作為香港唯一由航空公司機師組成的專業組織,香港專業航空飛行員協會一直致力:
提供專業飛行員
持續訓練及模擬實戰演練;
向公眾傳遞航空安全及專業知識;
促進業界與公眾間的透明交流,強化大眾對飛行安全的信心。
此次獲南華早報邀請專訪,正反映香港專業航空飛行員協會作為業界公信力代表,能在公眾議題上以專業角度提供解讀與教育,進一步鞏固協會於香港及國際航空界的地位。
T10 颱風下的降落事件,再次證明專業訓練、嚴謹程序及實時數據分析的重要性。香港專業航空飛行員協會將繼續肩負使命,教育公眾、支持飛行員,並於國際媒體上為航空行業專業發聲。
